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2050年全球35亿至44亿人用水将受到影响,需加强水资源保护
时间: 2020-03-23   浏览:1079   【加入收藏】  【字体:

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表示,如果不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到2050年,全球将有35亿至44亿人用水受到影响,其中超过10亿人生活在城市中。

 

今年“世界水日”重点关注“水与气候变化”。古特雷斯当天致辞说:“世界水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目前,全球约有22亿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42亿人生活在缺乏足够卫生设施的环境中。除非我们采取紧急行动,否则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将加剧这些数字的增加。”

 

古特雷斯说,水是我们感知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介质。我们能够通过这种介质,从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到冰川融化、盐水入侵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他强调,全球变暖和对水资源不可持续的使用将造成前所未有的水资源短缺,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流离失所。这将对健康和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并成为“不稳定和冲突威胁的倍加器”。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立即加大对健康水域和水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幅提高用水效率。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世界水日”的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

 

 

联合国对2020年世界水日倡议运动及阐释包括:
·我们等不起。气候决策者必须将水资源问题置于行动计划的核心位置。
·水可协助抗击气候变化。已有可持续、可负担并可扩展的水与环境卫生解决方案。
·人人都有可发挥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有些我们都可以采取、异常简单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步骤。

 


全球干者越干 湿者越湿

 

“适宜的气候和适量的水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即常常所说的风调雨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高级工程师肖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天气气候的变化范围超过了正常波动的上限或者下限,就会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极端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社会影响。以降水为例,降水过多会带来暴雨洪涝,危及房屋、土地、农田甚至生命安全,而降水过少则会带来干旱,影响作物生长甚至人畜饮水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表示,气候变化正改变着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以全球为例,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气候带正在发生着变化,主要特点是热带地区上升运动在加强,副热带地区下沉运动也在加强。简单说,就是本来降水多的地方降水更多,而副热带干旱少雨地区降水在减少。“这就叫做干者越干,湿者越湿,这是气候变化造成全球水资源改变的主要特点。”丁一汇强调。

 

丁一汇介绍,气候变暖会导致全球性水循环加强;全球降水,特别是中纬度降水在快速增加;此外,大气湿度也在增加,更加潮湿。

 

肖潺也认为,气候变暖会严重影响降水量。大量观测数据表明,中高纬度地区和热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增加的趋势,而副热带地区一般呈现出降水量下降的趋势,这样就出现了干的地方越干、湿的地方越湿的局面。

 

 


我国西部地区正在变暖变湿

 

“我国的降水量从1961年开始也在不断增加,这符合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循环的结果。”丁一汇说。

 

但与全球不同的是,丁一汇表示,从近几十年观测资料看,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程度在减弱,大部分地区都是变暖变湿的,也就是暖湿化。当然,并不是说它就改变了气候,只是降水和湿度在增加。另外,中国是季风气候,季风的强弱分布和推进会影响雨带变化。观测资料显示,我国季风区是南涝北旱,南面降水偏多,北面降水偏少,这样会造成北方水资源短缺,也就是形成季风区南涝北旱。对此,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南水北调,这也是国家为适应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总的来讲,全球和区域水资源变化既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的地方就是降水都在增加。但从区域来看,我国在东部季风区是南涝北旱,西部是暖湿化,除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外,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丁一汇强调。

 

在肖潺看来,气候变暖还会导致降水结构出现变化。以我国为例,近50年来,我国年平均雨日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小雨日数减少比较明显(小雨日数减少13%),而暴雨日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加趋势(增加了10%)。雨日特别是小雨日数减少,意味着干旱风险的增加,而暴雨日数的增加,意味着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城市内涝等风险会增加。每年夏季,许多城市因为强降水而导致“看海模式”,就是全球变暖背景下,与降水相关的极端事件增加的表现。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影响很大,因此,专家建议,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爱护环境。

分享到:
上一篇:工程招标-四川共5个水处理类招标项目
下一篇:工程招标-四川共4个水处理类招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