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近日发布了《水与发展蓝皮书:中国水风险评估报告》
时间: 2014-07-16   浏览:1568   【加入收藏】  【字体:

 

  《水与发展蓝皮书:中国水风险评估报告》由政策报告、技术报告、特别关注三个部分组成,立足国情和水情,结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目前突出水问题的考虑,以用WWF水风险工具识别中国水风险,帮助中国守住三条水红线”为主题,全景展现了WWF水风险评估工具对中国水情的评估结果及其政策应用情况,希望对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和参考。

  如何有效应对水危机,妥善处理水与发展的关系?这是摆在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大难题。自2012年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淡水项目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了课题组,共同承担了WWF水风险评估工具在中国应用的研究工作。经过研究,首次得出了中国水风险特点是:静态尚好动态危,多风险且增长快、减风险要抓重点等重要结论。
  我国正在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达标”三条水红线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将水资源管理提升到这样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的水危机已经普遍呈现,并且未来水危机很可能带来全局性的发展危机。
  课题组历时2年调研后,《水与发展蓝皮书:中国水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昨日在贵阳发布。《报告》由技术报告、政策报告、特别关注三个部分组成,首次得出了中国水风险特点是:静态尚好动态危,多风险且增长快、减风险要抓重点等重要结论,并通过水风险来源分析,使各大流域的水风险从工业行业角度找到“源头”。
  《报告》从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方面将中国水风险进行国际比较和国内局部比较,并以长江流域为例说明了水风险角度的“水与发展关系”:从水风险变化及其动因中,不仅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巨大威胁,还可以看出这些水风险在相当程度上是可控的。
  目前,长江流域的水风险实际上源自长江流域的水与发展关系不合理,流域内各省“高资源消耗、大规模扩张、全方位污染”的“高大全”经济增长方式吞亟待转型。
分享到:
上一篇:未来五年 我国污水处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万亿元
下一篇:四川绵阳投资近7000万污水管网将在秋季完工